這本書集合了不同人對性別平等所抱持的態度,舉凡性騷擾、性別不平等、第三性…等。每一個篇章中的故事主角,似乎都是我的影子、我身邊親朋好友們的影子。

以自己幼時經驗來看<轉折與跨越>這篇文章,女主角小時候倔強的個性彷彿是小時候我的身影。以前的我,總是抱怨為什麼哥哥可以不做家事,可以沒理由的一直玩電腦,為什麼他可以獨少少的書,功課卻這麼好,這一切一定都是因為他是男生!雖然父母親的觀念並非保守、偏執、認為男生才是好的,但還是會苦口婆心的告訴我:我是女生,做事情不要這麼的「拗」,家事不是要妳做,而是要妳學著做。然而這些話,總在聽在心裡不是滋味。隨著年紀越大,理解、觀看的世面越廣,越覺得父母說得做得其實一點也沒錯。因為我們總是要面對未來總總可能發生的狀況,父母親只是先讓我們提前了解這些事實。雖然說現在女權主義高漲,但難說未來夫家是否為尊重媳婦的家庭?!

 

或許是因為沒有遇上非常不平等的待遇,亦或許自己的個性爽朗,我並不覺得非常的女權主義、性別平等是一件好事。我認為一個人的價值觀、道德觀是否正確比較重要。舉本書<擁抱玫瑰少年>這篇文章來說,作者以切身經驗來談葉永誌的遭遇,很生動、很不捨,但這篇作者是這樣度過了性別刻板印象的少年時代。我想表達的是:我們怎麼看待我們自己的生命,生命就會以我們所描繪的方式進行著。或許我們來到這一世,就已選定你/妳今世要面對性別刻板印象、性別不平等待遇的課題。我們要如何面對?

 

以自己過去在國、高中、小學讀書的經驗中,曾有幾個「陰柔特質的男性」點綴了那無趣的學校生活。他們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特質,但對我來說,我一開始是持一種「我不同意但我尊重你」的態度來與他們相處,他們比女生還女生,甚至會與我們互稱姊妹。當然,一開始的他們接受了歧異的眼光,但他們的態度非常的正向,甚至是不把那些歧視他們的人放在眼裡,久而久之,歧視他們的人習慣了、無聊了(沒有什麼能嘲笑了),也瞭解到他並非那麼的懦弱,話題減少後傷害他人的舉動當然也減少了。

 

再以自己兩個結婚的女性親戚為性別平等的例子,表姊A是一個平常在家都會做家事的女生,表姊B是不會主動做家事、不會煮飯菜的媳婦。表姊A現在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滿,甚至他的丈夫是可以被表姊A呼風喚雨的;但表姊B並沒有像她這麼幸福,剛嫁進夫家就面對傳統與新新人類的衝突,不會煮飯、做家事,外加個性強硬的狀況下,離婚了。當時我很氣憤,為什麼女生一定要做這些家事,但仔細想一想,如果我都把份內的事做好、甚至做得更多不是很討人喜歡嗎?這樣的道理,應該能放大到其他層面來說:如果我們在與人相處的情況下,若能幫助更多的人,是不是人緣就好了?就像A表姊,一開始雖然看起來辛苦,但那是她以前就常做過的事,反倒覺得到了夫家並不會比自己家還辛苦,心情愉悅下,婚姻的經營也就美滿。

 

其實兩個例子,都在說明自己要如何看待這世界。很多人沒有性別刻板印象、性別平等的困擾,身心靈還是過得不好,因為他們認為世界對他們不公平。在這個世界上很難尋找到真正公平正義的事情,唯有改變自己的想法才會得到最大的快樂。做家事是基本的習慣養成,就如同一項基本的數學公式,如果你學不會這樣的技能,很幸運的是你所做得工作可能都有賴於電腦、旁人的相助,那這簡單的數學公式學不會也沒關係;然而今天你不幸的來到充滿這項基本數學公式的公司上班,你不會使用這樣的技能,旁邊的同事忙到焦頭爛耳,根本沒時間幫你解決問題,也懶得浪費自己的休息時間告訴你要如何使用,此時的你是不是會開始怨天尤人,並怪罪這家公司頭殼壞了,連便宜的電腦也不願意為員工裝設…等等不必要的怨言。

 

很多事情,若我們用一種正向的態度來面對,在旁想看笑話的人將會看到自己的愚蠢。在性別平等的教育上,我們應該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弱勢能力在哪裡,運用自己的優勢能力來彌補弱勢能力的不足,而不是一再地曝曬大家的瘡疤並顯現自己的柔弱,進而改變大家對瘡疤的態度。在這現實的社會大家只會笑看瘡疤,只有自己能仔細的為這瘡疤上藥,只有真正關心你的人才會撫慰你的瘡疤。教育不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如何靠自己的力量往前進,如何在逆境中尋找自己的出入,如何要求其他學生做一個能為他人著想的人。人,要做的事情實在太有限了,想要爭取的事情太多了,放開心胸,學會與他人慢慢溝通,或許才是最有效的一帖良藥。

p.s這篇心得是我自己的經驗與未來教學的思考連結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宇宙中小小的我 的頭像
    宇宙中小小的我

    fishgirl505的部落格

    宇宙中小小的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